2017年6月的舊文,對照如今“一帶一路”政策的全面失败,当初的隐忧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世界仍然在莫測中艱難前行....
“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,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,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。”
---傳道書
100多年前的甲午戰爭-黃海海戰就發生在Felix爺爺的家鄉山東威海。
檢視這場戰爭的中日雙方,武器和作戰能力其實不相上下,但戰爭卻以清政府的慘敗告終。當主帥鄧世昌帶領“致遠”艦官兵,意圖自殺式撞沉日艦主力“吉野號巡洋艦”,那一刻,他們臉上凝聚了一個古老民族的驕傲,尊嚴和絕望。
當時的中國在政治體制上已是窮途末路,而完成明治維新的日本,早已把學習仿效的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歐洲。戰爭的輸贏遠不止武器和戰術的較量,而在政治體制的優劣和國民思想的角逐。
黃海一役,日本從大清身上攫取了高達2.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,同時割占了台灣。而中國則加速陷入了列國割據的黑暗歷史。
500年前的明朝,爺爺的祖先推著獨輪車從山西到山東,我無法想像,他們在甲午戰爭的時代如何在這片焦土求存。
爺爺說他20歲時,威海只有一條小街,而如今的公共設施的現代化已經完全超乎他的想像。另外,爺爺奶奶堅持帶我們去舊的碼頭坐船無果,原來是3年前,威海政府在另一處重新蓋了全新的劉公島碼頭。的確,加速度的發展讓人來不及更新記憶。
劉公島碼頭除了海產,還有很多商販在售賣絲綢。的確,山東自古盛產絲綢,千年前的絲綢之路從這裡起步,伴隨商旅的駝鈴,成為東西方的文化商貿交流的起點。
時光跨越千年的悠久,承載近代百年的恥辱和悲哀。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將再次以山東為起點。在歷史名詞的重新詮釋背後,我不難理解那份深沉的民族情感。不過,習近平的“一帶一路”是否真的能承擔起歷史使命。我想,焦點同樣不在資金、技術和硬體,而終究還是會回到體制和思想上來。
我也想到另外兩個我有著深切情感的地方。台灣,人們常常抱怨政府效率不夠,修一條路都需要得到每個居民的首肯,每個總統都可以被老百姓隨意評頭論足。而新加坡,精英政治下的高效快速,如今在偉人離世後,領導人卻手足相爭。權力在人,在民或在神?歷史是那麼的似曾相識。
此刻,中國的黃海邊,燈火璀璨。平靜之下吞吐著巨大的能量,而這股能量又將會走向何方?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