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來,我靠語言和文字吃飯已經大半輩子了。
大學畢業後,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財經記者,之後跨足公司市場行銷策略,包括廣告、文宣,兼給報館寫時事評論。後來因為結婚,轉行到教育部當老師,再因為當了媽媽,教學變成副業,同時也成為個人興趣的品牌經營。
我的學習和職業運一直都不錯,不需要費什麼力氣就能到達一定程度。但是因為個性中不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在到達一定程度後,就沒辦法要求自己繼續精進。這一點,在我現在這個年紀回想,還是覺得很慚愧。作為一個媽媽,我希望我的小孩在這方面能超過我,因為做任何一行,要做到頂尖,能力、天分、努力、資源、人脈、不怕困難和挫折、不容易滿足等等條件,缺一不可。
我在進入教育界之前,跟過一群非常優秀的人工作。都是來自各個名校年輕漂亮的女孩子,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一群人,在新加坡一起創造了以商業運營非營利機構的模式,這個案例也納入了哈佛商業學院MBA的課程。當年美國哈佛、MIT,印度、日本等頂尖商業院的實習生和我們並肩工作。那是一段年輕又充滿理想的歲月。
相比之下,教育行業安穩平靜得多。腎上腺激素飆升,日夜顛倒,為了改一句廣告詞把自己逼瘋的遭遇和我漸行漸遠。我剛剛進入新加坡一個高中教書的時候,主任曾經找我談話,說我沒必要對同事要求太多,我開始覺得很奇怪,我以前的生態一直就是這樣,互相把對方逼到極致才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不是嗎?後來,我開始了解,教育界的遊戲規則不是這樣的。 當高中老師的那幾年,過得輕鬆有趣,學生青春四溢,和他們聊人生聊學習,他們懂得如何讓老師開心,而我不用為了讓老闆開心或者讓下屬改過,搞到自己心情低落。我也漸漸更多認識自己,其實,逼迫自己和逼迫別人都是我非常不喜歡的,與人為善,互相體諒的過程,讓我更加快樂。
來了台灣,沒有天收,沒有人管。開始覺得教學真的實在太有趣。你想教什麼、怎麼教、教多久、教誰、你的工作室叫什麼名字,你想跟誰合作、你想把未來走向哪裡完全都看你自己。而唯一評價你的就是市場,你的顧客。
其實做媒體的很多經驗可以轉移到華語教學,最重要的一條就是,了解你的受眾是誰,他們需要的message是什麼,用怎麼樣的傳播渠道和溝通方式達到效果。而容易陷入的誤區是,教學是雙向溝通,重點其實並不在怎麼教,而是在怎麼學。任何教學設計的終極目標都是讓學習成為一件有意義的事,否則就是在互相浪費時間。老師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神,我們不過是facilitators, 只有學生才是真正的project Owners。老師重在搭好架構,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體。
對於我來說,學生比老闆可愛太多,因此讓學生開心比讓老闆開心容易太多。當老師的最大福利就是時不時就有學生來誇你。當學生告訴你說:“我等不及要來上課了。”或者“我的朋友告訴我你教的很好,所以我來找你。”或者當你看著學生從不會,到會的每一步,時時刻刻都有成就感,尤其他們從基本拼音學起,到可以用華語告訴你他們的文化,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。你會重新認識和打量面前的這些學生,進而他們開始教你如何以他們的眼光世界,如何運用他們領域的專業知識時,你會覺得當老師真的是賺到了。
來台灣以後,我深深覺得台灣的華語老師非常優秀,尤其在教學法和活動設計上,比起其他國家的華語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我自己有很多很多需要跟本地華語老師學習的地方。
雖然,現階段我不能說華語教學是人生的主業,但一定是我的終身志趣,為了那群可愛的、懂得讓我開心的學生們,我也一定會拿出專業的態度和精神,雖然給他們的時間不會太多。
教室是我的遊戲場,謝謝學生們給我一個開心的平台,也謝謝我的好夥伴Mandy老師跟我一起愛華語。
Comments